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与二级信息系统要求差异分析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与二级信息系统之间的要求差异,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1. 安全物理环境:
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涉及环境安全、设备物理安全和防电磁辐射等。三级保护相较于二级,在物理安全方面有更严格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 防盗窃和防破坏:三级要求部署防盗报警系统或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专职人员实时监控。
  • 防火:三级增加了分区域管理要求,各区域边界需部署隔离防火设施。
  • 防水和防潮:三级增加了对防水检测和报警要求,通过部署检测仪或元件识别机房湿度。
  • 防静电:三级增加了防止静电产生的要求,例如静电消除器、防静电手环等。
  • 电力供应:三级增加了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要求,需部署冗余的供电系统。
  • 电磁防护:三级增加了对关键设备防电磁的要求,需对关键设备进行防电磁防护。

2. 安全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的安全包括网络架构、通信传输和可信验证等方面。三级保护在通信网络方面相较于二级有以下增强:

  • 网络架构:三级强调通信线路和关键网络设备的冗余部署,以提升系统的可用性。
  • 通信传输:三级在二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保密性的要求,要求用密码技术实现通信传输的保密性。

3. 安全区域边界:
区域边界的安全涉及边界防护、访问控制、入侵防范等方面。三级保护在区域边界方面相较于二级有以下增强:

  • 边界防护:三级增加了对设备接入内网和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测或限制。
  • 访问控制:三级增加了应用层粒度的访问控制要求。
  • 入侵防范:三级增加了防范内部到外部的网络攻击,并要求具备未知威胁检测能力。

4. 安全计算环境:
计算环境安全涉及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三级保护在计算环境方面相较于二级有以下增强:

  • 身份鉴别:三级要求身份鉴别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
  • 访问控制:三级强调权限分配要有授权主体去做,权限粒度也要更精细。
  • 安全审计:三级增加了对审计系统自身安全的要求,要防止审计进程被未授权阻断。

5. 安全管理中心:
安全管理中心是安全技术体系的核心和中枢,三级保护在安全管理中心方面相较于二级有以下增强:

  • 安全管理:三级独有要求,对安全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并通过安全管理员对系统中的安全策略进行配置。
  • 集中管控:三级独有要求,对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服务器等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在二级的基础上,对物理安全、通信网络、区域边界、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要求的增强,反映了三级保护在面对更高安全威胁时,对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