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高一弱"网络安全风险处置工作指南

第一章 工作目标与责任体系

1.1 总体目标

聚焦高危漏洞动态清零、高危端口有效管控、弱口令全面消除三大核心任务,建立"监测-处置-验证-考核"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全年网络安全事件归零。

1.2 责任划分

  • 领导小组:网信办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资源配置与督导考核
  • 技术部门:信息中心负责漏洞扫描、端口监测等技术实施
  • 业务部门:落实系统整改责任,建立"谁主管谁负责"台账
  • 个人用户: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落实终端防护义务

第二章 高危漏洞处置规范

2.1 漏洞发现机制

  • 部署Tenable/Nessus等漏洞扫描系统,执行"周扫描+重大节日专项扫描"
  • 对接国家漏洞库(CNNVD),建立0day漏洞应急通道
  • 引入第三方红队,年度渗透测试不低于2次

2.2 漏洞分级处置

风险等级CVSS评分处置时限验证方式
紧急≥9.024小时渗透测试复测
高危7.0-8.972小时漏洞扫描器验证
中危4.0-6.914天人工配置核查

2.3 补丁管理流程

  1. 测试环境验证补丁兼容性(不少于72小时)
  2. 制定变更窗口期(建议凌晨0:00-5:00)
  3. 实施灰度发布(先核心节点后边缘节点)
  4. 生成修复报告(含前后对比截图)

第三章 高危端口治理方案

3.1 端口基线管理

建立"白名单+审批制"管理模式:

  • 业务必需端口:提供应用架构图及通信协议说明
  • 临时开放端口:最长有效期不超过7天
  • 禁用高危端口:135/137/445/3389等必须关闭

3.2 访问控制策略

  • 互联网区域:仅开放80/443端口,其他端口通过VPN接入
  • 内网区域:实施微隔离,按业务需求开放最小端口范围
  • 安全设备:配置IPS特征库拦截异常端口扫描行为

3.3 监控审计要求

  • 部署NetFlow分析系统,监测异常端口流量
  • 留存6个月完整流量日志(符合等保2.0要求)
  • 每月生成端口使用分析报告(含TOP10活跃端口)

第四章 弱口令综合治理

4.1 密码强度标准

  • 长度:普通系统≥8位,核心系统≥12位
  • 复杂度: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
  • 更新周期:不超过90天强制更换
  • 历史密码:禁止近5次内重复使用

4.2 技术防护措施

  1. 部署密码保险箱(如LastPass)实现集中管理
  2. 启用AD域策略强制复杂度要求
  3. 对接堡垒机实现高危操作双因子认证
  4. 设置账户锁定策略(5次失败锁定30分钟)

4.3 检查与问责

  • 每月使用Hydra工具开展弱口令扫描
  • 发现弱口令立即重置并通报责任人员
  • 年度累计3次违规取消评优资格

第五章 保障机制

5.1 考核指标

  • 高危漏洞修复率≥98%
  • 非授权端口发现率≤0.5%
  • 弱口令存在率≤1‰

5.2 应急演练

  • 每季度开展"漏洞利用+横向渗透"红蓝对抗
  • 建立"一键断网"应急响应机制
  • 完善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模板(含时间线追溯)

5.3 培训体系

  • 新员工必考《网络安全基本法》题库
  • 技术岗年度累计培训≥16学时
  • 每半年举办CTF实战竞赛(设置专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