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报告工作指南

一、评估依据与范围

1.1 法规与标准依据

  • 核心标准
  • GB/T 38318-2019:规定评估内容、生命周期阶段划分(规划、设计、实施、运维、废弃)及评估方法。
  • GB/T 36572-2018《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明确“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十六字方针。
  • 政策要求
  • 国家能源局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强制要求三级以上系统每年开展1次自评估,投运前或重大变更后需上线安全评估
  • 《数据安全法》:地理信息、调度指令等敏感数据需境内存储,禁止未授权跨境传输。

1.2 评估范围

覆盖电力监控系统全生命周期:

阶段评估重点案例参考
规划阶段安全目标设定、威胁分析华能澜沧江规划审查
设计阶段安全分区合理性、设备选型合规性三峡能源设计评审
实施阶段代码安全测评、安全措施有效性验证中核汇能上线前评估
运维阶段常态化脆弱性检测、应急响应机制皖能合肥年度评估
废弃阶段敏感介质销毁、资产退役风险评估云南公司设备退役审计

二、责任分工与评估流程

2.1 责任主体

  • 运行单位:发起自评估,配合检查评估,落实整改(如电厂、新能源场站)。
  • 调度机构:调管范围内系统评估的统筹与监督(如省级电力调度中心)。
  • 评估机构:需具备国家能源局备案的等保测评资质或CCRC信息安全服务认证。

2.2 评估流程

四步闭环管理(依据GB/T 38318-2019第7章):

  1. 启动准备
  • 签订评估协议,明确范围(如:覆盖SCADA、远动装置、风机监控系统等);
  • 组建联合工作组(运行单位、评估机构、设备供应商)。
  1. 现场实施
  • 文档审查:网络拓扑图、安全策略配置记录;
  • 工具扫描:使用工控专用漏洞扫描器(如:Claroty、科东电力工具箱);
  • 人工核查:横向隔离装置策略、纵向加密认证状态。
  1. 风险分析
  • 按“资产-威胁-脆弱性”模型量化风险等级(参考GB/T 20984);
  • 区分强制项(如安全分区违规)与一般项(如日志存储不足180天)。
  1. 整改与报告
  • 输出《安全防护评估报告》《整改建议书》;
  • 90日内完成高风险项整改(如皖能合肥项目周期)。

三、高风险项专项检测(电力监控系统针对性要求)

依据《重大电力安全隐患判定标准(试行)》(2025年)第4条、《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第5、13条,电力监控系统需专项检测以下高风险项,未达标直接判定为“不符合”:

3.1 分区防护失效风险

  • 横向隔离缺失
  • 判定依据:生产控制区与管理信息区之间未部署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如南瑞NetKeeper-2000),或采用通用防火墙替代。
  • 典型场景:某火电厂生产控制区直连管理信息区,导致调度指令遭篡改(2025年皖能整改案例)。
  • 非法外联与无线接入
  • 判定依据:生产控制区(安全I/II区)使用无线通信模块(如4G/5G)、或通过USB等外设接入互联网。
  • 案例:某光伏集控中心因运维人员私接WiFi,触发非法外联告警(国网察布查尔县供电公司学习案例)。

3.2 纵向防护缺陷风险

  • 纵向加密认证失效
  • 判定依据:调度数据网纵向边界未部署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未启用SM2/SM4国密算法。
  • 高风险场景:调度指令明文传输(如某风电场未加密遥测数据,被拦截篡改)。
  • 认证机制未启用
  • 判定依据:与电力调度机构交互业务时,未纳入基于数字证书的分布式调度认证机制,导致身份冒用。

3.3 生产控制区高危漏洞

  • 禁用服务未关闭
  • 判定依据:生产控制区启用高风险通用网络服务(如FTP、Telnet)。
  • 安全免疫能力不足
  • 判定依据:重要业务模块(如继电保护)未采用可信验证措施(如可信计算芯片),无法防御固件级攻击。

3.4 数据与供应链风险

  • 敏感数据管控失效
  • 判定依据:调度指令、地理信息等敏感数据未实施端到端加密,或违规跨境传输(违反《数据安全法》)。
  • 供应链违规
  • 判定依据:选用未列入“电力监控系统专用安全产品目录” 的设备(如非国产加密网关),或供应商无ISO/SAE 21434认证。

表:电力监控系统高风险项判定标准与整改要求

高风险项判定依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
横向隔离缺失《重大隐患标准》第4条加装电力专用单向隔离装置7日内
生产控制区无线接入《防护规定》第13条拆除无线模块,部署物理访问控制立即停运
纵向加密未启用《防护规定》第11条部署SM2/SM4纵向加密网关15日内
禁用服务未关闭《防护规定》第13条关闭FTP/Telnet,启用SSH替代3日内

四、评估流程优化(强化高风险项管控)

4.1 高风险项检测方法

  • 工具扫描
    使用工控专用漏洞扫描器,检测禁用服务端口开放未修复漏洞(如Log4j)。
  • 人工核查
  • 查验横向隔离装置策略配置日志,确认仅允许特定工业协议(如IEC 104);
  • 核验纵向加密装置数字证书有效性及密钥更新记录。

4.2 高风险项整改验证

  1. 紧急处置
  • 发现“非法外联”或“横向隔离缺失”时,立即断开网络连接,并通报调度机构。
  1. 复测机制
  • 高风险项整改后需72小时内复测(如中核汇能河北项目要求)。

五、典型处罚案例与行业警示

  • 案例1(分区失效):
    某新能源场站因生产控制区未部署横向隔离装置,被判定为重大隐患,暂停运营许可直至整改完成(黑龙江处罚案例)。
  • 案例2(供应链违规):
    某变电站采购未认证加密网关,导致纵向认证失效,运营方被罚款50万元(《防护规定》罚则)。

权威警示:依据国家能源局14号令,高风险项未整改的电力监控系统禁止投运;已投运系统需在30日内完成整改,否则责令停运。


结语:以高风险项为核心筑牢防护底线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评估需紧扣 “分区、隔离、认证、免疫”四大核心,落实三项行动:

  1. 精准检测:依托《重大隐患标准》第4条及《防护规定》技术条款,专项筛查分区隔离、纵向加密等高风险项;
  2. 快速处置:对“立即停运”类风险(如无线接入)零容忍,同步启动备用应急通道;
  3. 闭环管理:参考中核汇能模式,建立“检测-整改-复测-上报”90天闭环流程,确保监管合规。